南宁配资公司 华服艺彩【第10期】|巧手绣春风:中国南方非遗女红文化_蜀锦_湘绣_苏绣
女红释义
“女红”同“女工”,也被称为“女功”“女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南方民间女红纹样,颜色多明丽秀美,整体严谨细致,光洁平整,风格厚重圆润,也是江南柔美细腻的写照。
不同地域的女红文化,因其独特的历史渊源、不断发展创新的技艺及鲜明的艺术特点,已经成为各个地域的文化名片。
苏州苏绣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具有图案优美、绣工精细、针法灵活的特点,地域色彩浓厚,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刺绣之一(图1)。
展开剩余91%图1|清代仙花花纹苏绣座垫局部
苏绣有双面绣和乱针绣两种典型针法。双面绣始于宋代,是指在布料的两面同时绣上花纹,正反两面均可供观看(图2)。
乱针绣从外表上看似杂乱,但实际上却是设计合理,布局协调,极具艺术感染力。
图2|双面绣《双猫图》
图源|南昌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
一幅好的苏绣可以使用几十种不同的针法,比如绣制花朵,使用套针长短交替,表现花瓣颜色渐变的特点(图3);绣制人物的发鬓、衣服的褶皱则多使用滚针;绣山水景色,多采用虚实针法,表现平原辽阔的山水氛围。
图3|苏绣牡丹
图源|百度百科
苏绣绣品的题材多样,按其表现内容可划分为民俗题材和画绣题材两大类。
如在儿童的虎头鞋和虎头衣上会绣有蛇、蜈蚣、蝎子、壁虎等“五毒”的图案,代表着老虎庇护,五毒不侵(图4)。
图4|清代苏绣虎头鞋
图源|收藏网
起初,“画绣”多以佛像为主,明清两代多取自著名画家的书法和画作,并以苏绣特有的表现手法,以达到书法画作的笔墨效果(图5)。
图5|苏绣仕女蹴鞠图
苏绣自身凝结了浓厚的地域特征,这使它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载体。
湖南湘绣
湘绣继承了湖南传统的刺绣技术,吸收了苏绣、粤绣和京绣等绣种的精髓,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着强烈的艺术特征(图6)。
图6|湘绣
湖南民族刺绣具有装饰性,图案活泼粗犷,针法变化多样,风格热情奔放。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湖南民间刺绣呈现多品种、多题材、多针法的艺术面貌。
湘绣受到民间刺绣和湖湘文化的深刻影响,以威武雄壮的狮子和老虎著称(图7)。
图7|湘绣《虎》
图源|湖南湘绣博物馆
湘绣中题材主要选取方式之一为以国画为蓝本的进行绣制。湘绣通过“以针代笔”和“以线润色”的方式,对绘画手稿进行创作,不仅保持了原作的韵味,还以绣花的手法,使画面更加逼真、立体,使人们领略到了中国绘画的意蕴之美和绣品的技艺之美(图8)。
图8|清末湘绣白缎地“牧童骑牛”斗方(杨世焯绘稿,杨佩珍施绣)
图源|湖南博物院
湘绣针法以掺针为主,后又发展出乱掺针、毛针等。除此之外,湘绣还有富于装饰美感的织针、网针及其他绣种所共有的盘金、打籽等针法。
现代的湘绣,能将多种不同的针法完美地融入其中。比如大型绣品《唐人打马球》,这种装饰性的刺绣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使绣面看起来既有真实感,又有艺术感(图9)。
图9|湘绣《唐人打马球》
图源|湖南湘绣博物馆
川渝蜀锦
作为中国最早的织锦,蜀锦兴于战国盛于汉唐,因产自蜀地而得名,被誉为中国织锦发展史的奠基者,也是中国数千年丝绸文化的典型代表(图10)。
图10|明凤鹤纹方蜀锦
蜀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经锦,另一类是纬锦。
在汉晋时期,在锦体的结构上,采用各种颜色的经线来表现,这一类是经锦。至隋唐时期,又逐步发展成用多种颜色的纬线分别显花的纬锦。
宋朝后期直至元、明、清时期,蜀锦已经发展成了由不同的经纬两色绣线同时显花的织锦(图11)。
图11|经纬同时显花锦
到了近代,蜀锦已经演化成以经面缎纹为主体,起不同色彩的纬绒花,或在不同色彩的缎地上,起单色或多色的纬绒花的一种锦缎。
蜀锦配色典雅,色调浑厚,对比强烈,古朴而庄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理念的影响,蜀锦以赤黄、青、白、黑为五方正色,橙、黄、紫为间色,红灰、青灰、黄灰为复色,其余为补色。
蜀锦图案取材范围广,除动植物、几何形图案外,还包含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吉祥铭文等题材,常见有龙凤纹、牡丹纹、芙蓉纹、龟鹤纹、莲花纹等(图12)。
图12|黄地盘条花卉蜀锦
除此之外,对禽、对兽纹和联珠团窠纹等也是在蜀锦中经常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案(图13)。
图13|舞人锦
蜀锦以其特有的风貌闻名于世,在漫长的历史和岁月的洗礼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与四川的地域特征和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广东粤绣
粤绣又名“广绣”,是对广东刺绣艺术的统称,由“广绣”和“潮绣”两个主要流派组成。
粤绣技艺独特,针法繁多,能够巧妙地利用丝线来表现物体的肌理,并且题材广泛,颜色鲜艳,讲究光影的协调,非常注重绣品的艺术效果(图14)。
图14|清黑地粤绣花鸟图
潮绣以龙、凤、花卉、鸟兽和人物为主题,绣品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祭祀、观赏和戏服等,其中潮剧服饰闻名遐迩。
潮绣的绣法主要有五种,分别是绣、垫、贴、拼、缀,针法有六角三叠踏针锦、垫棉过金针、双丁鳞等200多种。
潮绣的代表性作品《九龙屏风》,就采用了五种刺绣方法,而潮绣独具特色的“钉金垫浮绣”更是将龙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图15)。
图15|九龙屏风局部
图源|广州岭南工艺美术馆
粤绣从清代中期开始,就有四大门类,即绒绣、线绣、钉金绣和金绒绣,尤以钉金绣闻名遐迩,金绒绣流行于潮州,绒绣流行于广州。
粤绣的突出特征是画面布局饱满,较少能看到留白之处,缝隙空间往往以山川河流、草丛、树木等纹样填充,使整体观感生动、紧凑,例如,清代的粤绣代表作品《百鸟朝凤图》(图16)。
图16|百鸟朝凤图
纹样方面,粤绣纹样多源自生活,主题多与祈愿、纳吉和道德教育有关。大部分都是以花作为题材,色彩鲜艳(图17)。除了花卉,龙、虎、鸳鸯等亦是常用纹样。
图17|花鸟屏
这些经典的粤绣图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演变,不断地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意蕴,增添了更多的创意思维。
在刺绣技术上,粤绣以“平、齐、细、密、均、光、和、顺”为特点(图18),而潮绣以“垫高立体”为特点,不管是什么样的绣品,其艺术语言都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性特点。
图18|粤绣《锦上添花》对屏
粤绣以其特有的工艺语言,传递出当地古朴的文化精神,其创作风格含蓄雅致,匠心独运,使岭南粤绣成为经久不衰的民间艺术瑰宝,同时,经典的粤绣语言也蕴藏着一代代粤绣民间手工艺者宝贵的文化财富。
““
本篇选自纪向宏编著的《中国传统女红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一书,经由第3部分整理编辑而成。
使用指南
●PC端/移动端使用方法:
在校园网内/ 馆内IP段打开http://lib.huafuzhi.com,注册账号登录后,即可访问学习。
● 校外使用方法:注册账号登录后,进入个人中心绑定机构码,机构码为:qduedu
责编 | 胡维青 苏丽君南宁配资公司
发布于:北京市倍选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国家正规炒股平台 孟广禄、郭德纲等名家齐聚一堂!见证这项赛事启动_京剧_文化_舞台
- 下一篇:没有了